当前位置:新闻中心>热点新闻>暑假公约 能让孩子过好暑假吗

暑假公约 能让孩子过好暑假吗

发布时间:2013-07-17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编者按

  这几天,网上疯传一张“暑假公约”,为了鼓励儿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父子俩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里要求儿子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学习三小时,帮爸妈做家务,并每周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次。为此,孩子将得到各种物质奖励。暑假到了,小鬼当家,这样的“公约”能让孩子过好暑假吗?怎样做才更好?

  签订“暑假公约”别忽略孩子的意愿

  ◎素颜简心

  前几天,我到朋友家闲坐。进了门,才发觉朋友脸色不太好。坐下来一问,原来她刚教训过女儿,起因是女儿违反了“暑假公约”。

  朋友的女儿佳佳开学后就要升初中了,可她数学成绩不太好。朋友就想利用暑假让她好好补习一下。为确保成效,她还一本正经地和女儿签订了一份“暑假公约”。公约一共有8条,写了满满一张A4纸,内容包括每天起床时间,复习多少功课,做多少习题,自测分数达到多少才能出去玩等等。看着贴在冰箱显眼处、签署了朋友和女儿双方姓名的这份“公约”,我有点替佳佳难过:这哪里是在过暑假啊,分明是在过“苦”假!

  “这份‘公约’是和佳佳商量后制定的吗?”我感觉“公约”有失公平,明知故问。

  “当然是我拟定的,你让她参与制定,她才不会把学习放在首位。”朋友理直气壮地回答。

  “那你就有点强人所难了,这样违心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履行起来确实有困难。换成我,恐怕也很难照办。”

  接着,我帮朋友分析了“公约”的欠缺以及佳佳的逆反心理。

  每逢暑假,家长们对孩子的安排通常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放任不管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紧张了一学期,好不容易放假了,就应该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结果造成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聊天;二是笨鸟先飞型,家长认为孩子智力一般,只有利用假期多努力,才能在下学期赶上其他同学;三是四处上“班”型,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就擅自为孩子报了绘画、舞蹈、英语等一系列培训班,整日带着孩子下了这“班”上那“班”,疲于奔命。

  显然,朋友属于第二种类型。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做法却不无偏颇之处。其实,孩子的假期,首先应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古人云: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放假就是为了让孩子放下包袱、放松心情,轻轻松松过假期。倘若家长违背规律,仍一味让孩子“死啃”书本、疲于上“班”,那么在长期重压下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孩子一旦失去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学习就变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据此,我建议朋友从以下三方面修改“公约”:一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不应该流于形式上的时间限制,而应该强调学习效果。其实暑假期间没必要每天都学习,那样感觉不像放假。暑假作业也没必要一放假就写完,这样等开学时容易忘掉上学期的学习内容;而放到最后做效果同样不好,可以每周做两天,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二是陪孩子多读好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她自己选,家长帮忙把关。三是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城郊或乡村旅游,既开阔眼界又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先放松下来,在玩中学、学中玩。心情好了,攻克学习难题自然就更有动力了。

  家长 感悟

  好孩子

  不是“奖励”出来的

  ◎张蔷薇

  去年,十岁的外甥女小欣在我家过暑假,欣妈给她列了一张长长的暑期计划表,把小欣整个暑期要做的事情和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详细地罗列了出来。

  我仔细研读过那张计划表,内容囊括了衣食住行、课内学习和课外兴趣等,诸如每天作息时间、每天吃多少饭喝多少奶、每天完成几项作业练字几页、每天游戏时长、练琴时长和散步时长等等全部一目了然。

  欣妈对我说:“您只要负责监督就行!”监督一个十岁的孩子,这任务对我来说有些艰巨。不过让我称奇的是,小欣竟然非常愿意被监督,每天早上起床后她立刻会跑到我房间来报到、吃完饭后马上会把碗底露给我检查、每天练完字后会主动过来找我签字、晚上即使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能按时上床。

  我忍不住对小欣大加表扬,小欣很快和我混熟了,每次听到表扬后都会莫名其妙地冒出那么一句话:“那你奖励我什么呢?”比如我说:“小欣这么早就起床了?”小欣马上问:“那你奖励我什么?奖励我晚上晚睡半小时吧?”我说:“小欣把饭都吃光了!”小欣紧接着说:“那你奖励我今天多吃一个冰激凌吧!”我说:“小欣今天的字写得真漂亮。”小欣问:“那你奖励我明天少练一页吧!”这话怎么越听越不对劲啊!

  可是小欣觉得很对劲,小欣说:“我妈平时就是这样奖励我的呀!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可以奖励我多玩半小时电脑;好好吃饭可以奖励我吃个蛋糕或冰激凌;练字练得认真就可以减少页数;考试成绩好,我妈会增加零花钱奖励我;我妈还说,如果我过几年考上重点初中,她就奖励我一台平板电脑。”

  看来是重奖之下出的“勇夫”啊!小欣的乖巧原来都是欣妈奖励出来的。问题是,现在小欣已经学会了和大人讨价还价来完成任务,或许在她小小的心目中,她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奖励,她完全意识不到很多任务原本就是她自己该做的事情。

  如果没有奖励呢?小欣会怎样?我突然很好奇,我告诉小欣:“我不监督你了,你爱干嘛就干嘛,反正我也没奖励给你!”小欣先是半信半疑,在确认我不会向她妈告密之后变得很兴奋,抱着我亲了又亲。

  吃饭点,小欣果断地要求我少盛半碗,她想等会儿吃个冰激凌。我把营养书翻给她看,再给她看营养不良的小朋友照片,看完后她很乖地扒拉完了所有饭菜。下午,小欣说她不想练字,我说:“好啊!反正字是为你自己练的,以后你长大了,写很丑很丑的字,人家都说,天啊,这是美女小欣写的字啊,比狗爬的还难看啊!”小欣听完格格笑着抓过了练字本。临近睡觉点,小欣不想上床,我告诉她:“小朋友都是在睡觉的时候长高的,不睡觉的小朋友会长得比别人矮!”小欣不信,我把生理书念给她听,听完后她麻利地爬上了床。

  父母给孩子规划人生、设定远近目标实属正常,但把孩子该做的事情通过奖励的方法来得以实现,这种教育方法实在不敢苟同。奖励作为外来刺激,确实能让孩子暂时兴奋,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自身内在动力。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把孩子的内在动力放在首要位置,把孩子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的人生道理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才是家庭教育终极目标。

教师 指导

  假期要规划不要规定

  ◎张晓彤

  现在许多家长喜欢规定孩子的未来,哪个专业好,哪种技能重要,哪些爱好必须有,哪类职业有发展等等。由此就细化分解到规定孩子每一天要做什么。他们的出发点是给孩子一个设计好的、有规划的未来,而这些其实都是家长一厢情愿的规定。

  前不久在电视里看到,一位父亲看到孩子生下来身体不好,就从小让孩子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从起点上看,这是非常好的。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可父亲对孩子仍旧实施着严格的控制,包括每天的活动时间表,细化到每一分钟。

  孩子的母亲对此非常反对,父亲却根本听不进去,认为没有他的规定,就没有健康的儿子。我不知道这位父亲的童年是不是快乐的,他经历了多少“规定”的时间。但我知道,这样的严密控制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对一个孩子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影响。

  许多家长在咨询时对我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我妈没时间管我,我才没有好的未来。我现在就要管好我的孩子,让他将来不像我现在这样怨恨父母。”管,这一个字,剥夺了孩子的快乐,让他变成一个小囚徒。我时常问这些家长:你没有被剥夺自由,你不知道失去自由的滋味。

  不给孩子规定假期生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孩子的假期当然不能指望他们自己控制好,最好的方式是,家长帮助孩子做出假期规划,然后协助和监督他们落实。这个过程是由孩子主导的,家长更多的是给出建议和支持。

  记得朋友的女儿上高二时,她们在假期规划了旅行、组织小学同学聚会、完成作业等。这个规划宽泛,是孩子自己最想做和必须做的事的集合,在把时间分配做好后,她们开始为落实计划设计方案。

  旅行,目的地是云南。这个方案中需要为旅行准备资金,除了家长给出的一部分外,孩子需要想办法自己挣。于是,放假前的半年和假期的前半程,小姑娘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攒钱。同学聚会,她规划了时间、地点、AA制等环节。作业,这是每天必须要做的,还要加入出游期间的影响,因此每天是两个半小时。

  这样的假期规划,简单、明了、可行,孩子不仅愿意去做,更乐意去做。虽然打工非常辛苦,组织活动特别麻烦,但她一点没有怨言,因为这一切不是规定,是她对自己的兴趣和义务的规划。整个过程她妈妈只是提出一些建议,包括旅行订票、订房,全部由孩子独立完成。假期过去之后,我发现朋友的女儿不仅是成长了,而且自信了。

  规定是用来约束人的,企业规定过多,作为成人的员工会逆反,更何况是未成年人。而规划是激励人的,学会正确的规划假期,就是教会他们规划未来的学业、职业、人生。一字之差,反映出的是帮助孩子还是制约压制孩子的不同教育理念。可见,真正要教育好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他们一起,学习规划未来的日子。

  专家意见

  家长管理孩子,请放弃驯兽思维

  ◎鲁稚

  有的家长喜欢和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孩子达到某个目标,就给予奖励,达不到则给予惩罚。这看上去一本正经,但其实颇具喜感,因为“约法”所规定孩子应做到的,譬如做作业、做家务、少玩游戏等,往往是他本应做到的,如果做到了,与约法并没有多少关系;如果做不到,你就是奖一座金山,孩子还是做不到。“约法三章”在军队和组织里是铁血管理,在家庭里则多半带有玩笑性质,或者只是在约法时“打打鸡血”而已。

  要知道,物质上的奖惩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其实很小。记得儿子在小升初那年告诉我,一个同学的妈妈许诺说,那个同学如果毕业考试平均分过了90,就给他买一个游戏机。结果他超过了90分,得到了游戏机。儿子很羡慕,说自己平均分也90多了,可我什么都没给他买。我说,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在班上受人尊敬,对学习也更有信心,还考上了好学校,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这些如果我拿一部游戏机和你换,你愿意吗?当然不愿意!

  任何奖励都比不上自己从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用物质收买孩子,效果非常可疑。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激励机制,所提供的动力也非常有限。且不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也绝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物质奖励都可有可无,一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宁肯放弃。所以,某些看起来生了效的物质激励,实际上只是巧合,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在动力。

  譬如学习,物质刺激只能激起短暂的兴奋,学习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在这项旷日持久的活动中,物质刺激的兴奋感会很快失效,学习也就很快回归常态,该怎样还是怎样。学习成绩并非可以随意提高,再大的悬赏,没有能力的支撑,目标也无法达到。在奖励面前,孩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达不到,也只有放弃。放弃得多了,不仅斗志没有激起,反而产生挫败感,越发不自信,越发没有上进心。

  从来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靠物质奖出来的,相反,物质的刺激说不定会起反作用。这种刺激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如此的印象——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不是一种享受,学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才需要物质补偿。这就把整个事情搞颠倒了!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能从学习本身得到乐趣,学习才是可持续的。学习是这样,工作、生活都是这样,孩子终会长大,终将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一个人,如果总在为别人的奖惩而生活,与奴隶有什么两样?

  曾经看过一个驯狗的电视片,狗因为贪图人的奖赏,害怕人的惩罚,终于改变天性,成为人希望它成为的样子。对狗来说,谁掌握食物,谁就是主人。食物是工具,狗服从于工具,狗不是自己的主人。

  人的自我意识比狗强,“驯人”比驯狗要难一些。因而,作为驯服人的工具,就不只是食物,还有精神的、物质的,各种各样,或隐或显。它们或并不以工具的面目出现,让人难以判断,难以提防,但后果都是一样——让你做不成自己!

  家长如果把赏罚当成塑造孩子、管理孩子的手段,就犹如马戏团的驯兽师,你按我的要求做了,给你一个奖赏;不做,就是鞭子!这样建立起来的,只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而不是人性的培植和智慧的开启。这种所谓的塑造和管理,更像一种统治术,而非真正的教育。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等。)

学者观点

  怎样让“第三学期”过得更有意义

  ◎付小平

  暑假已经开始了,不少孩子可能还没有规划好自己两个月的假期。对于家长来说,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于是,网络上就出现了一对父子用一纸公约来约定暑假安排,在这份公约里面列举了孩子需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大部分任务都与家长的奖励挂钩。

  我赞同家长帮助或者引导孩子来规划自己的暑期,但是对于做到了就奖励的措施不太认同。其实,假期本就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时间,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主、自愿安排、自主完成。如果家长对于每件事情都附加上奖励措施,那么本属于孩子自己主动做的事情,就可能会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获得奖励的被动行为。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即使他按照要求去做了,过程中很有可能也会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因为他是冲着奖励而去完成的。

  假期应该是一个劳逸结合、培养兴趣、放松心情、拓展视野的时间段。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并非忙碌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并非成天浸泡在应试作业和练习之中,而是热情拥抱大自然,积极体验大社会,快乐阅读经典名著。

  但是暑假又不仅仅是完全放松、无所事事的一段长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卡尔·亚历山大对650名学生学习成绩长期跟踪发现,暑期长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利用得好的孩子往往比只看电视打发时间的孩子进步更快,因此暑期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第三学期”。

  我想提醒家长一点,这个“第三学期”并不是孩子还得像上学的时候一样,天天在听课和作业中度过,我们要考虑的是在这个“第三学期”怎么寓教于乐,怎么松弛有度,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有意义、过得充实,这比给孩子很多奖励重要得多。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既不在“第三学期”荒废时间,又能让孩子自主、自愿地充实假期生活呢?这是值得家长和学校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学期”虽然并不见得要和其他学期一样高强度、高要求,但是也需要计划和安排。在放假之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想想他愿意利用假期去做的事情,想去完成的任务,想要达到的目标。然后鼓励孩子把这些需要做的事情和目标制定一个计划,由孩子自主达成计划。而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同样需要家长为孩子创造条件才能实现。

  1.鼓励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自己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因为平时学习繁忙而顾不上,假期应该允许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面,孩子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会得到很好的呵护,这股劲头一般也会延展到自己的学习上。看似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殊不知却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

  2.鼓励孩子阅读

  朱永新老师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14岁之前是一个人的阅读关键期。孩子平时学习太忙,没有太多时间读课外书,假期正好是一个好时间段。我建议这样的阅读不要带有太多功利的色彩,也不要强行让孩子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很多好书,只要孩子真正用心去读了,对他的影响就会是潜移默化的,不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3.鼓励孩子外出旅行

  暑假是一个旅游的黄金时间,但旅游并不只是休闲娱乐的功能,孩子们更能在旅行中得到成长。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前做好功课,对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做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去深度体验、感受,并引导孩子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4.鼓励孩子参加运动

  曾经有学校做过统计,假期以后有九成孩子会长胖。假期里面吃得好、零食多、不运动就是肥胖的罪魁祸首。让孩子多外出活动,疯跑打闹,流流汗,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还能防止孩子的体重增加过快。

  5.鼓励孩子体验社会

  如果能为孩子找到一些社会实践或兼职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可以增进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同样也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

  6.鼓励孩子完成作业

  当然,假期孩子们还有重要的作业任务要完成,我们也不要忽视。除了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比如,从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大类中各选几个,让孩子自己选择。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即将出版新书《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