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精选>数据驱动学习?教育从业者们是如何应用数据的

数据驱动学习?教育从业者们是如何应用数据的

发布时间:2016-11-02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本文来源: EdSurge    原文采访:Mary Jo Madda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从业者,你很可能听过“数据驱动学习”,你可以经常利用数据去分析和调整教学方式。

但是数据驱动学习也会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最有用,最有效的数据?

想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EdSurge访问了6个教育从业者来了解他们是如何使用数据的。以下是我们的发现:数据不仅仅是以分数、出勤率和考试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的工具提供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数据形式,而且很幸运的,这6个教育者也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快速启用这些数据使用的方式。

 

让数据向我们揭露信息(而不是驱动)

很多教育工作者会让他们的同事不要去接受“数据驱动”的概念,而要接受“数据告知”的概念。这包括来自缅因州的Julie Willcott,她认为她得到的最有用的信息不是从试卷和测试中得到的,而是从学生们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她让学生们做的学习偏好性评测中得到的。“我觉得这个测试能够激励学生们学习。”她说,“这个测试结果告诉我和学生,我们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而且我们也会在成功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方式。”

Jake Firman,丹佛州的一个公立学校的教育科技高级经理,认为有用的数据往往来自于数据间的比较,而不是仅仅看哪些学生能成功,哪些学生在失败。

“我们将英语学习者的数据和非英语学习者的数据细化并解析,同时会将特殊教育的学生和非特殊教育的学生们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将学生受到特殊干预和没有受到特殊干预的学生数据进行比较。”他说,这些数据会告诉我们许多事情。

 

数据不是只有分数:不同的数据类型

当数据和学生分数相关联的时候,会包含一些负面的暗示。这很正常,毕竟每个州的学生的测试分数会和资金是直接关联的。但Firman表达了一个很明确的观念——老师要收集的数据远不止是分数。

举个例子,在DSST,Firman和他的同僚在文化数据领域就颇有建树。它们会追踪学生和老师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的规则,价值观和信念的。据Firman说,追求类似于文化这种抽象的东西会让学生和学校领导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或者让师生们意识到学校的气氛在从积极向消极悄然转变,或者有一些迹象是学生们对学校的文化并没有认同感。

Firman并不是唯一一个将目光投向非考试结果的人。Dan Ryder,一个缅因州高中英语老师说,他总在试图不去找寻数据,而是去找他认为是证据的东西。他将研究结果放在博客上,给了学生们更多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在西海岸,五年级教师Craig Yen喜欢从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得到数据。

 

最好的数据统计工具

根据手头上的任务,教师们能够借助一系列工具来得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来自华盛顿的Stacey Roshan说道,她喜欢在翻转课堂上用EDPuzzle的数据分析工具。EDPuzzle是一个为了上课的视频定制平台。Roshan说,“我们所有的家庭作业都是通过EDPuzzle来观看的,通过他提供的点评和分析功能,我可以知道我的学生的情况,我可以知道我需要在哪些学生身上多花时间还能知道我应该让谁当小组学习的领导。”

Roshan同样还喜欢Pear Deck这个沟通平台,能够让学生在他们的设备上实时看得到老师的展示:“我在课堂上使用Pear Deck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去评测学生们是如何看宏观上的问题的。”

对于数学来说,Lisa Palmieri,匹兹堡HFA高中的校长,喜欢用Think Through Math的学习分析功能。“我们有一项定制数学的课程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她告诉EdSurge,“老师们会针对如何利用数据制定目标来接受培训,同时根据学生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

然而,Palmieri也强调了他们不仅仅是依靠商业公司来获取数据。和Firman一样,Palmieri也想要去追求一些文化上认同感,并且想通过她和学生们自己做的工具去实现这件事。

 

最终,数据只是一个缓冲器

教育领域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数据不是总是确定的。通过观察数据来得出结果可能会很棘手。但是,你可以将数据看成一个缓冲器,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不是一个驱动力。

Firman在给他的上一篇给教育者的建议中表达出其坚定的立场:收集更多的数据并不总是最优选择。相反,你应该花时间去思考你和你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据采集。

我认为在每个学生的成就背后一定有一个宝藏。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