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精选>教培机构面对教育部等四部门严格治理,该怎么办?

教培机构面对教育部等四部门严格治理,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8-02-27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专项治理行动力求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如何确保顺利实施?教育部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看↓↓↓



1
 

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

 

专项治理行动力求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答: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教学行为兼治,通过打“组合拳”系统解决问题。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安置参加培训的学生。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


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


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行为,严厉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3

 

专项治理行动的分工和步骤是怎样的?

答: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四部门联合建立工作机制,县级具体治理、中小学校积极配合的方式推进。具体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摸底排查。


各地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和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参与的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消防、城管和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部署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中小学校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行动提供底数参考。计划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开展部门联合集中整治。


各部门协同开展集中整治,全面纠正六类不良行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治理与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关的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不良行为。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巩固治理成效。


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联合对各省、各省组织对地市县的工作成效抽查检查,计划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4

 

专项治理行动如何确保顺利实施?

答: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事关重大、千头万绪,必须周密细致、稳步推进。各地要从五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认真制订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审批、备案、登记等标准,明确治理步骤、细化工作分工、压实部门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二要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反应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三要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公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项治理举报电话和信箱,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子女校外培训负担。


五要加快建章立制,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推广各地有效经验做法,完善各项制度,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5

 

专项治理行动之后,下一步有何工作考虑?

答: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重在治标,瞄准治本。下一步,教育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的原则,打好“组合拳”。


一是取消与招生入学的挂钩。推动落实刚刚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范招生入学秩序,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加快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长效机制。包括:明确设置标准、规范审批登记、培训业务管理、加强日常监管等在内的常态治理体系内容。


三是减负提质。进一步研究制订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关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服务、强化学校育人功能,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此次治理主要内容主要侧重两个方面: 1. 培训机构证照问题, 2. 学科类培训减负的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此次通知规定的具体治理内容来看看影响和应对措施。


专项治理主要内容及影响


1.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2.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


影响:大量不符合培训机构办学资质要求的机构将会被整改停业。目前治理已经在全国展开。很多中小机构将因为获得资质成本过高或因为当地审批资质难度过高而失去生存空间。缺乏品牌实力和行业资源的小型机构面临最大挑战,原来处于灰色地带的社区店也将逐渐面临整治的风险。


大型培训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新申请资质获批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行业集中度会提高,小机构或倒闭或被并购掉。


3.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影响:办学资质和营业执照都需要齐备,缺一不可。原先通过教育咨询公司打擦边球的做法将越来越困难,教育咨询公司提供的业务范围会被严格界定,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的时候将K12培训纳入营业范围的可能性不大。


4.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 “提前教学 “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影响:应试类培训机构受到冲击较大,“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几乎是所有课外培训机构的惯例,未来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审核将成为重点。拥有多品类课程,包含素质类课程内容的大机构相对来说闪转腾挪的空间较大。在当地拥有较强信誉度和人脉关系的地方性龙头企业也许也能通过特殊渠道找到解决方案。对于全国性应试类培训机构管理成本明显提高。


5.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影响:培训机构早期快速发展很多依赖于打“竞赛”牌,还有就是与招生挂钩的潜规则。这种现象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消失,但既然政策如此规定,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或转为更为隐蔽的地下操作。但难度显然增大了,政策对于这种现状的打击是有决心的。


6.   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影响:对于老师课内和课外行为倒置的现象,政策一向是严格限制的,只不过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依然有一些隐蔽的操作方法。以后一线教师在机构兼职的情况肯定越来越少,不过一些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授课获得相应回报是否属于此列,似乎很难界定。一些大型机构通过批量招聘、培训大学生达到解决师资问题的目的,这同样是规模化的优势。

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集中整改,要于2018年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要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影响:排查的力度很大,而且将成为持续行为,这是行业的系统性影响。


应对措施


1.需要办学资质的机构尽量规范化,尽快办理证照,这个躲不过


2.办不下来资质的小型机构可以寻求大机构的收购,如果继续经营的话可以抱团取暖,比如一些教育综合体或共享教室符合办学资质要求,办理统一办学资质,其他入驻小机构去品牌化,变相成为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


3.需要规模化但现在规模还不大的机构,尽可能转型 To B模式,通过输出管理、课程、师资等方式获得收益,规避资质要求。


4.从应试类培训转型素质类培训。音乐、美术、体育、STEAM受到监管相对宽松,更主要的是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