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教材>教师口述:黄冈中学是怎么没落的

教师口述:黄冈中学是怎么没落的

发布时间:2013-07-25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黄冈中学昔日的辉煌,似乎在一点点远去。一个体制内看上去更最稳定的结构造就的辉煌,就能很快倒塌,对现在培训机构而言,相信会有一些启示。中国青年报最近做了一组有关黄冈中学的报道,多知网做了节选。

       1、优秀教师和生源的流失,是问题的关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黄冈中学老师的分析,一是经济问题,黄冈是倒数前三,无论是老师还是优秀生源都更愿意到经济好的地方工作和学习;二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流动的难易程度不同,比如襄阳离武汉车程四五个小时,教师都是拖家带口的,要挖到武汉,一家人搬家、迁户口不那么容易,而黄冈距武汉只要一个小时,所以,黄冈中学的老师很容易被吸引去武汉。同样的,很多优秀学生也被吸引到了距离黄冈不远的武汉的高中。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黄冈中学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教师的流失。学校负债,投入有限,教师待遇上不去,与此同时,深圳、武汉的高中趁机开出高薪挖人。

       黄冈中学的老师王宪生归纳起老师流动的去向,先是“到南方去”,然后是“到武汉去”: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老师主要前往广东等沿海地区;2006年建新校区以来,“往武汉跑的多了”。数学组总共也就30多个老师,前前后后走了十多个,而且多数都是三四十岁的骨干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

       2、远去的敬业和团结,曾经的集体备课制度。

       “老黄冈中学之所以取得那样的成就,就是因为教师团结奋进的精神。在这里教书不能追求位置和金钱,如果看重这些东西,就待不下去。”数学特级教师王宪生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任校长田忠杰、张庭良从校长岗位退下后,还一直在校园里住着;而90年代以后的几任校长离任后,都无一例外地去了南方。

       在他的记忆中,对于老黄冈中学的教师来说,“校就是家,家就是校”。

       十几年前教师的敬业和团结,也让1998届毕业生刘剑记忆犹新。令他最难忘的是集体备课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高的教师在备课时就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以教研组或年级为单位,共同研究怎么写教案,怎么上好课。每个老师带到每个班的教案都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激励政策没有跟上。

       “只要在黄冈待过的都值钱。”黄冈市教育局长王建学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的20年间是教师流失最严重的时期,黄冈的所有学校都在遭遇高薪挖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的高峰时期,一年要流失320人,现在每年约150人。“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差距大,二是激励政策没有跟上”。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