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辅导老师>盘点优秀教师常见的4种课堂演绎方式

盘点优秀教师常见的4种课堂演绎方式

发布时间:2018-01-31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教学工作知易行难


即便明确了正确的方向、选好了典型的内容,也还是难以避免地遭遇班级学员水平不一、兴趣不同、背景各异、众口难调的情况。

如何将一堂课讲得照顾到绝大多数学员的胃口和需求,就绝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之述了,还需结合授课教师自身的特点,或学术,或风趣,或平易近人,或偶像效应,尽一切可能提升课堂气氛和授课效果。



不过,纵观所有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优秀教师,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风格,都具备以下4个课堂演绎的共同之处:


1、仔细选取素材,合理安排顺序,由浅入深瞻前顾后,在复习的基础上巩固前进


任何学习认知都有一个由简到难、由基础到高深的过程,只有在设计课程时尽量遵循这个过程,才能让学员听得懂、跟得上。由于大脑天然的遗忘特性,格外重要的知识点又需在课堂内不同的时间点被反复提及,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教师可以通过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听课体验来设想学员的感受:无论是哪一门课程,无论听众有多么大的兴趣或教师讲授得多么精彩,都没有可能在课程结束后巨细无遗地回想起课上说过的每一句话。能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无非是那些触动内心戳中痛点的话和至少出现过若干次反复被提及的内容。

培训课程的时长有限,内容多而繁杂,若是追求面面俱到必然流于表面重点不突出。经过设计的、恰到好处的复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确认和巩固已经学到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继续挑战更为困难的任务。

2、寻找和设计大量贴切、形象、接地气的例子来解释相对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例子是很多教师的生命。”

这是自己在新教师阶段参加培训的时候曾经听过一句话。

当时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体会,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真是一语中的。没有什么知识会艰深晦涩到以普通人的智商完全听不懂,好的老师一定能够找到更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辅助教学阐释。


“相对论”比语言学习复杂多了,然而我们应该都听说过爱因斯坦被普通工人提问时的回答:“相对论”就是让你脱了裤子坐在火炉上的时候一分钟都很难熬,而让你和一个漂亮姑娘聊天一个小时也会轻易过去。

有些新教师在参加培训期间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明明自认是个很风趣的人,为什么讲课的时候便显得如此枯燥乏味、自己都听不下去?其实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动足够的脑筋来寻找真正到位的例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如何向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极小概率”或“几乎不可能”这个概念?简单进行形容词的同义替换、说“极小概率”就是“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极低”,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有些教师会提及影视作品或英语歌曲中的类似内容,运用电影名“Mission Impossible”在解释的同时还教给学生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知识(mission是个值得补充的词汇;impossible则可以用来说明“形容词后置”的语法现象),效果显然就更好些;借用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个比喻,这种可能性就相当于一阵狂风将所有汽车零件都卷到了空中,落下时变成了一辆组装完成的汽车。这样的一个比喻,给人的印象就极其深刻了。

3、手把手地进行演示、带领和验证


“通过自主阅读来了解学习和做题方法”和“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学习和做题方法”的差别,就好比“一个不擅动手的菜鸟自行阅读说明书安装宜家家具”和“跟着一位技术工程师手把手学习家具组装”之间的巨大不同。

虽然采用前者的方法,也许在百般辛苦、费尽周折后也能获得可用的家具,但过程曲折、疑惑重重、不容易坚持;若是在此过程中随时有人答疑解惑、演示说明,则过程轻松许多的同时,所获得的结果自然也更好。



4、随时互动、随时确认学生是否理解、随时抓回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不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了解他们的真实问题和困难所在,一堂课就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表演。无论“舞台”上多么激情四射星光灿烂,若是观众并不欣赏,效果也只能事倍功半。

互动可以大致分为“集体式”(教师和全班同学或全班大部分同学进行集体互动)和“一对一式”(教师和班上某个积极发言的同学单独互动)两类。

互动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提问全班获得答案加以点评;给出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回答;使用设问自问自答;用音调变化和肢体语言来强调重点;不一而足。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类型的互动,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提醒学生更好地参与课程,以期获得最大化的课堂和学习效果。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